下水管路有井盖,煤气管路有井盖,供暖管路有井盖……井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设施之一。这些遍布城市的井盖,就像一幅反映城市生活的中国画上的印章一样,成了现代文明的标记之一。但是,由于材质老化、外力作用等原因,这些井盖经常会出现破损乃至丢失现象,如果不及时修补或者更换,就会带来安全隐患。
井盖出现破损、丢失等情况,谁来上报?向谁上报?谁来解决?这些问题不“打破砂锅问到底”,还真找不见什么排除安全隐患的良方。不过,《阳泉日报·晚报版》8月26日发表的《社区协调修缮路面,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给了我一个启发。该消息说的是桃源社区干部了解到巨兴小区部分井盖与路面出现破损的情况后,积极协调相关单位进行了修缮,得到居民好评的事情。破损路面我就不多说了,这破损的井盖倘若不及时修理或者更换,一旦出现行人掉进去,尤其是小孩子掉进去的事情,后果可就严重到不堪设想的地步了。
井盖确实不大,但因为其位置在地面上,很容易产生视觉盲区。不止一次,我看见汽车轮子掉入失去井盖的窨井中,为车主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与烦恼。我的一位堂姐,有一次骑着自行车外出,一不小心掉入丢失了井盖的窨井里,自行车几近报废,人碰了个鼻青脸肿,住了好几天医院才康复。类似的例子,估计大部分人能举出几个来。这样的顽疾,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子、什么药剂才能标本兼治,确实需要专家琢磨琢磨。
我有个不成熟的建议。一是井盖的责任单位要形成定期检查井盖“健康状况”的制度,随时发现井盖安全隐患,随时拾遗补阙。二是社区网格员要对井盖进行摸底登记建档,了解清楚辖区有多少井盖,分布在什么地方,都是什么功能,责任单位是谁家,联系者是谁以及如何联系,井盖目前的“健康状况”等信息,随时发现井盖安全情况,随时联系相关职能单位予以解决。三是居民群众也要有安全意识,一旦发现井盖出现破损、丢失等情况,要及时向社区或者物业反映,千万不要抱着操点心就行了,谁不长眼出了事和我没有关系的“亚健康”心态,对井盖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当然,相关职能部门亦要严格执法,谁家的井盖出现安全问题,谁家的井盖给群众安全带来损失,谁家就要为此买单。如此多管齐下,小小井盖的安全隐患,何愁不除?
这正是:莫看井盖嘴巴小,又吃轮胎又吃“肉”。大家齐心监督它,安全出行最幸福。(陋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