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2023新春走基层
【新春走基层】
发布日期:2023-02-06 07:06
来源:山西日报

  中石化太原马峪加油站:春节不打烊 温暖返程路

  1月27日,正月初六,春节假期已接近尾声,很多市民踏上了返程路。天刚蒙蒙亮,24小时不打烊的中国石化太原公司马峪加油站迎来了加油“高峰期”。

  马峪加油站交通位置优越,站外150米处便是通往太原和吕梁的清徐马峪高速口,赶着上班的人们早早驾车驶向高速口,上高速前加满油成了大多数车主的习惯。

  “大姐,这么早就忙上了啊?”商务车司机问道。

  “平时车也不少,这不是赶上返程高峰了嘛,一天在站里跑个三四公里都不是事儿。”加油员温秀芬手脚麻利地加完油,边递还加油卡边笑着回答说。说话间还踮脚望望不远处的收费站,提醒道:“师傅,这会儿车不算太少,您路上慢点开,着急返程也要注意安全啊。”

  太阳伴随着加油站穿梭的身影缓缓升起,为了保障春节期间安全,“95后”站长任可像往常一样进行例行检查,转到油罐区时看到出站口位置一位年轻母亲半跪着怀抱一名四五岁的孩子,行李箱搁置一边,在寒风中左右张望。任可马上迎上去问道:“您好,您在等人吗?”年轻母亲站起身来,回答道:“是呀,我在这等老乡的车一起出发呢,结果这快半个小时了还没到呢。”“进我们站里的‘司机之家’等着吧,给孩子喝点热水,常走这个高速口的司机们都会在这儿歇歇脚、洗漱洗漱,很方便的。”年轻母亲跟随任可向站内走去。

  马峪加油站的“司机之家”成了过往司机行车路上的另一个“家”。

  傍晚时分,进站车辆依然没有减少。丁零零……正准备吃晚饭的任可接到司机田帅的紧急电话:“您好,是中国石化加油站吗?因疏忽大意未及时补充燃油,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突然熄火,被迫停在了导流线上,可以送汽油过来吗?”“好的,您放心,我们马上赶到。”任可扯下身上的围裙向加油区跑去。

  焦急等待的田帅见到风尘仆仆的中石化员工时,感动得一个劲儿表示感谢。“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我今天晚上就得在这里过夜了,救援服务需要多少费用?”在将汽油灌入油箱后,田帅心情忐忑地向任可打听服务费用。

  “您只需要支付油费,救援不收费。”任可说。

  回到加油站时已夜幕降临,加油站的灯笼亮起灯光。作为马峪加油站的站长,任可已经多年没有在春节和家人一起团聚了。“我们在岗位上的付出,也是为更多小家的团圆!”任可微笑着说。

  大同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写就“敬业福” 守护“平安福”

  正月里,大同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与电子显示屏里不同的监控画面,形成了一幅别样风景。用大同市公安局机关党委纪检书记马立斌的话说,这叫公安干警的春节日常,为的就是让广大群众能够过一个祥和平安的春节假期。

  记者通过视频连线采访,也进一步感受到了人民警察节日期间的辛苦与保护一方平安的不易。

  “从这个门进去,直走,大概走800米,你的右手边就是华严寺广场……”正月初五,人潮涌动中的一抹荧光绿格外耀眼,这是大同交警王宝平正在给前去观灯的游客指路。“同志,过马路得走斑马线,安全……”他不停地在岗区走来走去,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疏导着往来的行人和车辆。

  清远南门路口是进入大同古城的要道之一,随着春节期间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启,车流量骤然从每天的6000余车次增加到1万多车次。这几天每天早上七点半,王宝平就准时带领一组民警到清远南门路口指挥车辆有序通行,有效应对一波又一波的车流人流高峰。王宝平告诉记者,从警36年,每年的春节他都是和同事们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

  “别人的假期,往往是我们最忙碌的日子。今天我上午带着民警在辖区巡逻,下午还要负责古城春节民俗活动的安保工作,直到深夜群众散去才能休息,这些都习惯了。”王宝平说。

  正月初六晚上9时许,灵丘县马头关治安检查站站长王文强和往常一样执勤。打手势,拦停车辆,对过往车辆依法检查,登记信息,确认没有问题后,示意司机可以通行。王文强说,他们站负责查控违禁物品、重点人员、嫌疑车辆流入北京,也在设卡盘查、追捕逃犯、警务协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记者通过屏幕感受到,检查站地处荒郊,四周围栏上竖立的彩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放松警惕。”检查站民警张志强说。

  正月初二晚上十点多,平城分局新建北路派出所所长刘骞刚刚与社区干部和民警布置完禁燃禁放烟花爆竹的工作,就接到辖区居民报警,说楼上的住户家漏水,找不到人。多方了解沟通后,经住户同意,他叫来开锁公司将房门打开,又联系工人对破裂的暖气管道进行抢修,同时,会同社区、物业工作人员,把地面的水清理干净。在告知房主李先生家里漏水已全部清理干净时,电话另一头的李先生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一直重复着“感谢人民警察……”。

  刘骞告诉记者,派出所所有干警春节期间分三班倒替,每班10人,24小时值班备勤。而他已经连续三天没有倒班,为的是确保辖区居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平鲁区大松沟村:创特色产业 拓致富渠道 

  2月1日,塞北平鲁寒风阵阵,平鲁区下水头乡大松沟村忠生农牧专业合作社驴舍里却暖意十足。合作社负责人王生斌正拿着手机直播,向网友展示毛驴吃草料场景,顺带推销自家的驴肉产品。

  “谷子推成小米,谷秆喂了驴,驴拉下的粪又上在谷子地里头,所以说我们产的驴肉是正儿八经的绿色食品。有需要的‘家人们’到购物小黄车里看一看。”作为一名“70后”,土生土长的平鲁人王生斌原本在外地做生意,几年前的一次回乡经历让他产生了在家乡创业的念头。

  “原本我在太原有自己的饭店,但2017年回村以后,感觉村里缺乏产业带动,很多老百姓没有能打工的地方。我也感觉到,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很多饭店也需要一些好的原材料。考虑到这些原因,我决定回村养驴,进行二次创业。”说起搞毛驴养殖的原因,王生斌打开了话匣子。

  据王生斌介绍,驴肉细嫩味美、营养丰富,市场价格比较稳定,收益相对可观。他希望借助肉驴养殖的商机,通过延伸产业链,线上线下齐发力,让肉驴养殖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虽说毛驴浑身是宝、疫病少,适合规模养殖,但一头驴从出生到出栏,至少得3年时间。从2017年开始,王生斌一边摸索养殖毛驴的技术,一边积极与外地饭店对接寻找市场。

  熬过了周期长、见效慢的创业阶段,合作社的养殖场逐渐步入正轨,如今合作社养殖场年可出栏肉驴150多头,还带动了20多位村民务工增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相信毛驴养殖也能成为我们村的致富产业!”说起养殖成果,王生斌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60岁的大松沟村村民杜丕明长期在合作社农场干活,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工作主要就是上料、拉草,上午把驴儿赶出去,再拉回来圈住,总之要把驴儿喂好。另外,我这活儿也不误家里种地,我家还种十来亩地了。”杜丕明笑着说。

  去年以来,王生斌积极与肉类加工企业对接,通过代加工的方式,生产出一系列速食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解决销路难题。

  “我们采购回来的驴肉,主要用于饭店销售,此外,我们也会生产一些驴肉速食产品,比如老汤驴肉、驴肉一口香、驴皮、驴蹄筋等等,供顾客挑选。”当天,前来现场采购驴肉的山西忠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张美容说。

  目前,忠生农牧的速食产品线上月销量在2万单左右。随着产业链条延伸,王生斌对于源头养殖又有了新的想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下一步,我将努力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一步带动乡亲们走上致富路。”谈起未来的发展,王生斌满怀希望。

  朔州申通快递公司:快递“加速”跑 服务送到家

  1月29日,正月初八早上6时50分,今年43岁的朔州申通快递公司负责人张有全就来到了位于朔城区下团堡乡的公司仓库。自2005年开办朔州申通快递公司,张有全已在快递行业摸爬滚打了17个年头。

  春节假期刚过,节前积压在路上的快递陆续到达,考虑到客户们急于收到快递的心情,张有全顾不上寒冷,去太原接快递的货车已进入市区,马上就要到达仓库,他需要安排人手抓紧时间卸货。

  天刚蒙蒙亮,货车驶入了仓库外的停车区。随着“哐当”一声,货柜门被打开,成堆的包裹映入眼帘。张有全和两名装卸工麻利地爬进货柜,将一件接一件的快递放到传送带上。整整一车的快递从货车上卸了下来,时间已经来到早上8时许。

  “这几天快递多,很多兄弟晚上也在送快递,大家辛苦了!希望大家再坚持一下,尽快将积压的快递处理完。另外,最近天冷路滑,希望大家注意车速,保证安全驾驶。”卸完快递,张有全顾不得额头上微微渗出的细汗,便召集来公司所有的快递员,站在仓库门口对大伙强调了几句。

  “姐,这两天我们积压的单子确实有点多,您别着急,一两天肯定能给您送过去。”刚给快递员开完短会,他就接到了客服转接过来的客户电话。

  原来,这些天为更好地安抚客户情绪,张有全要求公司的客服人员,凡是接到客户反映快递没有送到的咨询或投诉,就转接到他的手机上,这导致他的电话量激增。

  “这几天你每天要接多少投诉和咨询电话?”

  “具体没统计过,我给你看一下昨天的情况,”张有全刚放下电话,便翻起了手机通话记录,“10、15、20、30……一共128个。”

  “这些天我的电话清一色是客户打过来的,咱这人嘴笨,和客户交流不是强项。但我是公司负责人,由我直接和客户沟通,可能他们会容易接受一些。”说起自己接客户电话的缘由,张有全打开了话匣子。

  为更快地将快递送到客户手中,不久前,张有全紧急招募了一批快递员,经过培训后,这批快递员已经上岗送货。“这些天快递派送的速度还是提升了不少,目前积压的快递再过几天就消化得差不多了。”张有全笑着说。话音刚落,他的手机铃声又响了起来,老张又开始了他的耐心解释和安抚……

  国网岢岚县供电公司:用上放心电 生活亮堂堂

  1月25日,大年初四,国网岢岚县供电公司东川供电所段松威、程喜明抽空背上工具包,来到宋家沟新村,帮助乡亲们进行安全用电检查。春节期间,是老百姓家中一年里用电器最多、用电负荷最大的时段,他们有些不放心。

  “李大娘,给您拜年了,我们来看看,这几天家里的电压稳定吗?家电都能正常使用吗?”段松威他们走进李改怀老人院中,老人正在厨房里忙活着。

  “稳定、稳定,电一直都正常着哩。”李改怀老人看见段松威他们上门,急忙走上去热络地抓住段松威的手说道,“现在再也不用操心跳闸停电了,家里的电器也不像前些年是摆设了。”

  宋家沟新村地处吕梁山区,是岢岚县规划的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承接了周边20个自然村145户265名脱贫户。

  李改怀5年前从东沟村搬迁到宋家沟新村。现在她的家是宋家沟新村宋水后街一处独门独户的晋北特色小院。

  走进2间崭新的瓦房内,传统的取暖设备煤炉子已被“空气能”取代,暖暖的热气扑面而来,让人觉得温暖舒适。整洁干净的厨房里电磁炉、电冰箱、抽油烟机等电器一应俱全。

  “前几十年取暖做饭都用煤,烟熏火燎,房子熏得漆黑。现在电量足了,电压稳了,做饭既干净又方便,我们也过上了电气化的生活。”李改怀老人笑呵呵地说,“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甜蜜蜜、亮堂堂、暖洋洋的春节。”

  离开李改怀老人家,段松威他们又来到种植户侯东家的葡萄大棚内。

  “电压正常!无漏电……侯师傅,如果用电出现啥特殊情况,您随时给我们打电话。”程喜明说。

  近年来,宋家沟新村锚定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拓宽村民稳定增收之路,先后建设340亩育苗园区、2028亩经济林基地、62座蔬菜大棚、25座羊肚菌培育拱棚和4个规模养殖场。

  为了扶植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国网岢岚县供电公司主动对接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先后在村里安装了2台变压器,组立杆塔5基,新增了10千伏线路1.43千米、低压线路0.32千米。此外,该公司的“太行黎明党员服务队”开展上门“一对一”走访,发放便民服务卡,建立专项服务台账和常态服务联系机制,为大棚种植户提供跟踪服务,确保大棚种植户用电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葡萄的育苗、种植对大棚保温、通风有严格要求。这座大棚开始搭建时,供电所的师傅们就主动上门,‘一对一’服务,给大棚接上了动力电,还帮我接线、安装,调试大棚卷帘机。投入使用后,供电所工作人员更是经常上门义务检查电路,这电用得安心、放心,葡萄产量也好。”侯东满面笑容地夸赞,“种了200株葡萄,一年也有2万元的收入。”

  结束了安全用电检查,已临近下午6:00。听着老百姓家中时不时传出欢声笑语,段松威、程喜明心中感到格外满足:“一年365天24小时不间断为老百姓保障用电安全是我们的职责。每当看到万家灯火通明,想着家家户户亮亮堂堂过新年,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

  长治市城镇供水集团:“源头”到“龙头” 过程全保障

  1月28日,当大家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时,在长治市城镇供水集团,管网工作人员却始终坚守在岗位上,他们科学调度、维护井泵、抢修供水,全力以赴做好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服务和保障,用责任与担当书写最美“敬业福”,确保广大市民安心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水池水位、进水压力、进水总量、出厂压力……长治市城镇供水集团生产设备处调度室里,调度员樊盼和同事目不转睛盯着监控屏幕,分析着数据运行参数。他们在及时关注公司辖下水源地、泵站、水厂等地的实时情况,实时优化主城区供水调度运行,保证水压和水量,同时还负责接听供水客服热线,遇到用户打电话反映用水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做好记录,迅速给维修公司或者其他部门派发任务,确保及时解决用户用水问题。作为奋斗在一线岗位的“供水安全守护者”,节日期间的安全服务不会“打烊”,樊盼告诉记者,春节期间,虽然不能和家人团聚,但很有意义。

  同一天,在供水一厂大家同样也都忙碌在自己岗位上。泵房内,设备运转,机声隆隆,中控室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各工艺段的水质数据。“水供应关系到千家万户,生产出安全优质的自来水是每个供水人肩负的责任,不能有半点大意。”值守中,副厂长付建军随时查看数据、巡查设备,忙个不停,一天下来连给家里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自参加工作以来,付建军已经连续多年在岗位上过年,几年来,他放弃了热腾腾的年夜饭,为的就是保障大家用水安全。“对我来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付建军说,“春节期间,我们坚守的意义就是产好水、供好水,让大家用上安全优质的自来水,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

  “春节期间是用水高峰期,必须保证供水设备、输电线路运行安全稳定,才能让自来水源源不断流进家家户户。”长治市城镇供水集团生产设备处副处长侯丽莎告诉记者,作为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一环,供水集团的职责就是保障管网的安全运行,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管网运行故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春节假期可能是放松休闲的时间,但对于他们而言,春节假期反而是工作最为紧张的时刻。“我们的工作性质,要求必须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随时准备处理供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假期,一旦有地方出现险情,我们立刻就会赶去现场。”侯丽莎说。

  据了解,长治市城镇供水集团还专门制定了《春节用水高峰期间生产运行调度方案》,要求各厂站对主要供水设备设施、输电线路进行节前专项巡查检查,及时消除隐患,保证供水设备具备安全稳定运行条件、备用设备处于热备状态,全面确保广大市民春节期间用水安全。

  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建好“暖心房” 留人更留心

  正月初十,在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到村工作大学生周转房”内,伴着暖暖的阳光,老家在临汾的苏勇勇拨通了父母的手机视频,一边聊着工作见闻,一边给父母看看所住房间的模样。

  “瞧,干净整洁,南北通透,阳光充足,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苏勇勇笑着和父母说道。

  去年,研究生刚毕业的苏勇勇舍弃城市优越条件,主动投身乡村振兴,成为泽州县巴公镇一名到村任职大学生。

  “第一天来报到时,正考虑如何解决住宿问题的时候,就得知乡镇专门为我们准备了‘暖心房’。”苏勇勇说,他们所住的是“到村工作大学生周转房”,位于镇政府后院,每个房间都是标准的双人间,水、电、网设备配套齐全,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去年以来,巴公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引进到村任职大学生,为乡镇发展注入新活力。根据要求,新入职的到村任职大学生入村前要在乡镇培养锻炼半年,随后安排入村工作。“新入职的到村任职大学生很多都是来自不同县区甚至外市,鉴于这一情况,去年镇里专门投资700余万元修建周转房,营造温暖舒心的住宿环境,为大家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巴公镇党委组织委员贺溪成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巴公镇还从导师帮带、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宣传引导、综合保障等方面入手,确保他们在工作中有人带、生活中有人管、困难中有人帮,真正让大学生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努力锻造一支高质量的青年骨干队伍。

  “这几天,我们正跟着科室负责人熟悉各项工作,深入企业和村庄了解具体工作流程,希望可以快速转变角色,熟悉情况。”来自长治的马璐瑶说道。

  目前,该镇30余名到村任职大学生已经全部入住周转房,并统一安排在机关食堂就餐,镇政府还为到村任职大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安排体检,对生活困难的到村任职大学生家属开展走访慰问,给予必要的帮助。

  下一步,巴公镇将进一步抢先机、抓探索、蹚路径,探索用好“导师帮带”制度,多措并举帮助到村工作大学生尽快适应农村环境,全面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真正让这些青年扎根乡村振兴一线,奉献青春力量。

  地电方山分公司:巡检不放松 全力护团圆

  “报告班长,35kV乔圪线已巡视完毕,其中有两处铁塔护坡有缺陷;一处支柱瓶倾斜;需处理树障一处;接地情况良好……”

  “收到,请认真记录,我们继续对城中线、城关线巡视,今天计划的巡视任务一定要全面、仔细完成,不放过一处桩基杆塔……”

  1月18日一大早,地电方山分公司线路巡视人员全副武装,按照计划任务对全县高负荷线路进行特巡。“作为国有企业,我们要聚焦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决完成好线路巡检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用心守护电网安全。”地电方山分公司一线职工霍晓磊说。

  与此同时,另一支变电巡操队伍已经在110kV乔沟变电站开展变电设备防寒防冻专项巡视排查工作了,他们认真地对站内一、二次设备进行全面监测,重点对设备线夹、电缆头、变压器等关键部位进行红外测温,并记录其工作情况。对室外开关机构箱、端子箱内的封堵情况、结霜情况进行仔细检查,确保缺陷隐患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连日来,方山县迎来了寒潮天气,气温骤降导致全县用电负荷大增,电网迎来了用电高峰的考验,为了及时掌握负荷高峰时期线路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消除隐患,确保电网安全可靠供电。该公司根据各区域电力负荷分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次迎峰度冬巡视。本次巡视覆盖范围为35kV乔圪线路及若干10kV线路、110kV乔沟站、110kV东相王站全站设备。

  据了解,为应对冬季用电高峰高负荷期的严峻考验,该公司制定了迎峰度冬方案,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安全责任,力求以最佳状态迎接冬季用电高峰;做好后勤保障,核实备品备件库存情况;加强抢修力量,各部门、班所集中精干力量,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应急抢修,第一时间恢复供电。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攻关和创新应用,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努力为大美方山高质量发展‘充电’赋能。”该公司经理陈晓龙表示。

编辑:
主管:阳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