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平整的入村道路(资料片)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在党建引领下,这些年来,村子的收入渠道也更多了,环境更好了,村民日子过得更舒心了。”盂县孙家庄镇西崖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全珠说。近年来,西崖底村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发展思路,用好土地资源、盘活集体资产,探索出了一条“支部领头、党员带头、群众受益”的致富路子,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2022年,全村村民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80万元。
西崖底村地处盂县县城东约3公里处,全村343户750人,耕地面积729亩,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为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支村“两委”坚持将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村里的各个决策事项实现了透明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村党支部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日、集中上党课,不断提升全村党员理论素养和村党务水平;邀请各级干部、有关专家到村实地调研,在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产业布局、谋划发展。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支村“两委”带领村民对人居环境提质改造,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经过几年的努力,村里的道路宽了、街巷干净整洁了,村民真切感受到村子发展带来的变化,对村里的发展充满信心。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村民张变香说:“不管是修路还是清理垃圾,村干部带头义务出工,村民看到干部带头也主动参战。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加油干,只为村里的发展脚步再快一些。”
“推动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基层党组织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对于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服务必须‘跟上趟’‘随时在线’。干群关系融洽了,村庄凝聚力强了,实现乡村振兴后劲才能更足。”王全珠说。村党支部以党建聚力、用服务凝心,确定了为民服务解难题清单,全力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从2014年开始,村里陆续引进资金100多万元,硬化村内街道、安装了路灯、更换了饮用水管、维修了排水渠、铺设了污水管道……村里还积极与驻地企事业单位协调争取支持、有效利用村里沿街门店发展租赁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
从2017年开始,村里对每年考入大学、中专的学生每人补助2000元;每年端午节给每位村民免费发放绿豆、江米和蜜枣;每年冬天给村民免费发放大葱、白菜,春节给村民发放米面油;从2020年开始,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免费体检1次……村民的幸福感满满。
近年来,采煤沉陷区治理、盂县孙家庄镇联合学校、孙家庄养老社区等项目先后在西崖底村落地。为让项目早日开工,村党支部专门成立项目服务专班,为来村里投资的开发商提供“保姆式”服务,积极配合完善相关手续,同时设立专人专班,确保项目顺利进行。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90万元收入,村民每年每户增收3000元,5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中青九洲(山西)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与西崖底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孙家庄养老社区。项目规划面积23.66公顷,总投资3亿多元。该项目依托西崖底村周边的中药材和杂粮产业优势,将发挥盂县中医院特色及中青九洲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国中医资源,建设西崖底健康颐养社区和一条民俗风情街,并配套建设太行山农产品加工商贸中心及具有研发功能的中药材和杂粮产学研基地,打造建设“预防—治疗—康复—理疗—养老”的全链条健康体系。项目采取产业带动、联农带农的股权模式,村集体签订以集体资产或合作社形式的股权分红合同,流转村里2000余亩土地种植杂粮、中药材,并进行特色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安排100名村民就业,相关村民每年不仅可获得参与劳动所得和固定分红,还可得到参股公司发展二三产业带来的分红。(梁贵斌 石兰)